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滚动 >  >> 
上海:科学家走红毯,科普工作开新篇 聚看点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3-05-31 06:28:07

上海科技节开幕现场。上海市科技党委供图

◎本报记者 王春


(资料图)

在2023年上海科技节“科学红毯秀”上,34位“科学之星”走上黄浦江畔世界会客厅的红毯,老、中、青三代“科技力量”展现着各自的魅力。备受关注的第二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同期举办,会上发布了上海科技传播领航计划,助推上海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今年的上海科技节再次成为公众的“科技嘉年华”。

34位“科学之星”亮相

“这是我第二次踏上上海科技节的红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陈凯先说。早在2015年,他就作为嘉宾走上了上海科技节的首条“科学红毯”。再次踏上“科学红毯”,77岁的陈凯先感慨道:“这些年,随着我国科技飞速发展,上海在很多领域的科技创新也走向了国际前沿。上海正在成为中国科技思想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策源地。”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杨小虎携手他的中外合作伙伴一起走上红毯。他这样诠释李政道研究所的国际化:“一流的科学是所有国家的共同话题,对于研究所来说,做最好的科学,就需要有不同国家科学家之间的思想碰撞。”

当上海光源、北斗导航、墨子卫星、神光装置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为人所熟悉时,参与其中的科研人员的名字却鲜为人知。此次,科技工匠团队首次亮相“科学红毯秀”,团队由上海光源光束线运行负责人祝万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氢原子钟团队负责人蔡勇、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卫星总装技师许国平、神光Ⅱ设施激光参数测控负责人杨琳4人组成。

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全世界的优秀科学家都能大放异彩,而开幕式上的“科学红毯秀”正是这样一个舞台。今年走上红毯的34位“科学之星”中不少都闪耀着跨界的光芒:游戏制作公司米哈游创始人刘伟跨界到脑科学,中国第一位穿越北冰洋的女航海驾驶员白响恩投身科普,“长江二号”沉船考古团队从文博跨界到硬科技,用硬核技术赋能水下考古……上海科技节,星光熠熠。

打造科普融合发展新生态

在第二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上,“科普与科创”无疑是本次大会的重要内容。会上,上海市科技传播领航计划正式发布,计划将引入竞争机制,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介绍说,领航计划主要包括科技传播专业学科建设、青少年科创教育一体化培养计划、科技传播创新基地建设、上海科普交易专板建设等,该计划将助推科技传播人才发展与成果转化,激励更多优秀科研人才加入到“大科普”的行列中。据统计,上海科技传播人才规模已达5万余人。上海交通大学已在科技传播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布局。

“要让年轻人看到真正的科学,接触真正的科学达人,科学技术就会发挥出无穷的魅力。” 哔哩哔哩网站(以下简称B站)CEO陈睿说,2022年,有2亿多用户在B站上观看科技内容,他们非常关注新的科技热点。比如说人工智能,B站上人工智能相关的视频数量今年比去年同比增长86%。过去,国内科技爱好者都是通过中文字幕看外国人做的科技内容,相信未来会有很多外国人通过英文字幕看B站上中国人做的科技视频。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产业大融合则是主航线,推动着上海“飞向”创新型国际大都市。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介绍,据数据统计,全国科普产业规模大概为1000亿元,专营科普企业数量为375个。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三家形成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博物馆集群,正拉动着上海甚至全国科普产业的发展。

上海科技节以“悦享科技 智创未来”为主题,其间全市陆续开展多项专题活动,包含赛事、论坛、实验室开放等多场科普活动,科技元素满满。(王春)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