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理财 >  >> 
西安家庭病床率先试点累计建床1113张 建议在全市推广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3-08-31 01:11:01

8月29日,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召开,听取审议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委员结合前期调研期间的实际情况,审议报告并提出意见建议。

96.43%一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


【资料图】

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

报告中提到,截至2022年底,西安市60岁以上老年人常住人口230.55万人,占总人口的17.74%。

截至2023年6月30日,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总数2.3万张,其中医疗床位0.9万张;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138对。与2021年底相比,机构增加18家、增长23.4%,工作人员增加5683人、增长67.9%,总床位增加4248张,签约增加30对、增长27.8%。96.43%的一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

西安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家庭病床”试点工作,在西安市7个试点区、开发区累计建设家庭病床1113张。方便老年人看中医、用中药,西安市累计建设示范中医馆41家,2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建成中医馆。2022年,94.9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

医养结合

存在招人难留人难问题

报告中指出,在构建医养结合保障体系、扩充服务资源方面,西安市60家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占比57%。同时,西安市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护理床位占比34%。16项自费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康复项目增至43项。近3年,累计培训医养结合人员6670人次,养老护理员3105人次。共有18所教育、人社部门指导管理的学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共5742人。

但是,西安市的医养结合工作依然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医养结合机构发展不平衡,“软实力”强的机构“一床难求”,而“软实力”弱的机构入住率低;医养结合人才缺口较大,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报告中提到,需要从政策引导、明确收费标准、纳入医保目录、对养老机构备案、提供个性化服务等角度着手,从老人医和养的细节着手,小切口解决实际问题。

推广“家庭病床”模式

减轻患者和医院负担

“西安市已经在7个区进行家庭病床的试点工作,居民的满意度较高,这是对医养资源有效配置的优质探索工作,因此我建议加大试点力度,让这种模式在西安市全面推广,并指定医护人员定期提供查床、治疗、护理及康复的服务模式。”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周相强说。

由于我国大多数老人更愿意居家养老,因此,把养老病床搬进家门,能实现患者“零跑腿”,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周相强说,把医院的资源更多地留给疑难杂症的患者,让轻症、慢症的老人在家享受“医”和“养”的结合服务,对于缓解医院住院难问题也有效果。

但是,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周相强说,在调研过程中,他看到一些基层医养机构在搭建智慧平台,他认为,如果政府统一开发、利用智慧平台,不仅能整合资源,对医养工作的监督也能起到正向作用;于民而言,线上预约、医保缴纳、建立健康档案的工作也会变得更加便捷。

加强社区医养水平

不出家门也能享受医养服务

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徐岗认为,由于居家养老是主要的养老方式,因此要加快打通社区、街道和二级、三级医院之间的资源通道。加强社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和人员专业能力的同时,完善上门医疗服务的各项报销手续和收费标准。让身边的医养资源最有效地发挥,也让上级医院的医生愿意亲临现场为老人治病。最终实现老人不出家门、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便利的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做到居家养老有病及时看,在家治疗及时报销。

“西安市的医养工作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医疗和养老需要更有机的结合,因此,需要从上级医院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公办到民营,全盘做好医养系统的体系化建设,明确医养联合体的标准,联合各方力量,为老人提供服务,提升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针对目前西安市医养工作的特点,西安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侯学东说:“建议收到很多,要让它们切实落实到老人的实际养老过程中,因此,我认为应该把委员们的建议清单化,对所有建议的落实路径、时限、责任人等情况,以及办理结果进行督办,由人大相关委员会按照清单实施监督。养老工作需要增强紧迫感。”

另外,侯学东说,建议对既往的医养工作进行梳理,及时总结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完善相关机制体制,进行适时全面推广。 华商报记者 李新怡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唐港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